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学生游戏成瘾,能不能复读?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8-07-21 16:58:49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日前,有媒体报道,武汉一所复读学校出台《针对游戏成瘾学生从严招录的通知》,通知称,该校2018年高复招生将对游戏沉迷学生不录和从严招录;在校期间禁用手机,对于在校学生沉迷王者荣

日前,有媒体报道,武汉一所复读学校出台《针对游戏成瘾学生从严招录的通知》,通知称,该校2018年高复招生将对游戏沉迷学生不录和从严招录;在校期间禁用手机,对于在校学生沉迷王者荣耀、吃鸡等成瘾性、暴力性网络游戏,一经发现即做劝退处理。

对于这所复读学校的做法,不少人叫好,包括很多家长,他们认为,复读学校从严招录游戏成瘾学生“没毛病”,都复读了,还沉迷游戏,复读干什么?但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对有网瘾学生的歧视。针对这一问题,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是怎么说的吧。

来源于《北京晨报》、《北方新报》、东方网

让复读生更加专注于学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开始席卷整个中国大地,国内不少青少年都痴迷于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进而达到游戏成瘾的地步。

其实,作为一所复读学校,是有权设定自己的招生标准的,但招生标准不能有对健康、性别、民族、出身等的歧视,因此,现在的问题是,游戏成瘾是不是一个健康问题?如果是,那属于对患病学生的歧视,而如果不是,是把这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加以评价,包括在求学期间使用手机、玩游戏被视为违反校规,则属于学校的自主管理范畴。

所以,教育部门、学校,确实应该对学生游戏成瘾进行明确的定性,到底是属于学生健康问题,还是属于行为习惯偏差?如果是健康问题,需要进行医疗、救助,如果属于行为偏差,则需要矫正。

怎样看待游戏成瘾,一直都争议重重。哪怕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范畴之后,也依然有不少世界知名的学者表示反对。在可见的未来,这样的争论,或许仍将继续下去。

抛开学术争论,具体的实践中,也仍旧存在无数困难。或许有诊断标准,但缺乏治疗指南。也就是说,即便确诊“游戏成瘾”,也很难有标准的应对方法,谁来治疗?怎样治疗?如何衡量治疗效果?如果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收治,甚至必须住院治疗,那么复读、上课当然是一句空话,如果不必住院,又如何解决来自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歧视问题?

而在笔者看来,该复读学校出台的通知,让原本简单的复读申请变成了实打实的“君子协议”。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游戏沉迷学生不录和从严招录”,虽说是抬高了入学门槛,但也号准了复读生学习的重要命脉,可以让复读生更加专注于学习。

这是学校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从笔者个人的角度看,这所学校的做法并无不妥。游戏成瘾是疾病,需要的是治疗,学校并非专业的治疗机构,尤其是一所具有社会性质的复读学校,确实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和自由裁量的空间。

笔者也去过一些中小学,有些学校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样也很严格,比如不允许在学校抽烟、不允许寄宿的学生早出晚归、不允许未成年学生早恋、不允许穿不适合学校的奇装异服等。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即便是复读生,其实也处在成年的临界线上,并没有真正踏上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学校都有教育和保护之责,而这些限制和规定,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游戏成瘾确实很难界定,也并非所有喜欢玩游戏的都是“成瘾者”。但当今社会,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理应加以重视。其实,我们很多人身边,可能都有沉迷甚至成瘾的人,笔者自己也遇到过一些。人一旦沉迷游戏之中,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说话也颠三倒四,做事也不认真,完全陷入了他自身的世界,不愿意和外界交流、沟通。

成瘾的后果如此严重,成年人尚且难以自控,更不用说未成年人。他们自己或许意识不到这一点,玩的时候觉得有趣,以至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和家人。因此,对自控能力更差的未成年人严格一点儿,尤其是对那些还未成瘾但确实已经沉迷的孩子,严格一点儿是有好处的。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更好,早一点加以约束,一方面可以防止沉迷演变成成瘾,一方面也能及早介入,把孩子从沉迷中拉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复读本身就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行为,有人为了考出更好的成绩,有人为了弥补去年的遗憾,考上心仪的学校。要实现目标,当然要有一定的付出,有时候个人的嗜好尚且要暂时让路,更不用说沉迷游戏这种不良嗜好了。

因此,大多数家长都赞同这所学校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负责的表现。难道说学校不管孩子,爱玩游戏玩游戏,喜欢夜不归宿就夜不归宿,才是好的吗?

当然不是,学校不管,才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大部分具有成瘾性的东西,同时也都有传染性,就好像抽烟一样,身边的人都抽烟,不抽的那个人,很快也会开始抽。游戏也一样,一个班20个人,18个人沉迷游戏,剩下那两个,恐怕用不了多久,也会陷入其中。所以,学校这么做,不仅是对成瘾的学生负责,也是对其他未成瘾的学生负责。

如此做法过于狭隘

不少网友肯定这所复读学校的做法,认为拒绝游戏成瘾者入学是对其他学生负责,况且既然选择复读自然不该沉迷游戏。

复读学校作为民办性质的培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方便教学管理,对招生设置门槛,这一点原本无可厚非。作为一种市场化行为,考生有选择学校的权利,学校也有评判考生的标准。但是,以一纸通知的形式规定“对沉迷游戏的学生不录和从严招录”,暴露出学校对所谓的游戏成瘾复读生的偏见和一种狭隘的教育理念。

自从国家明令禁止公办学校开办复读班,对于高考落榜或者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来说,民办性质的复读学校就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时候,复读学校不仅是考生赖以实现理想的唯一平台,也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而如涉事学校所为,因为学生游戏成瘾就将其拒之门外,可以说是让相关考生在遭受高考打击之后,又遭遇了一种拒绝。

更重要的是,游戏成瘾并非成瘾者单方面的问题,成瘾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游戏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同样难辞其咎。更不用说,为了吸引和留住玩家,开发者、经营者在游戏设计、宣传等方面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设下重重陷阱,让玩家沉迷其中,他们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工具没有善恶,制造工具的人不应该承担责任。这是为游戏辩护最常用的理由,但工具真的没有善恶吗?当我们承担不起工具失控的后果时,工具就不是中立的,制造工具的人,也就不是无责的。

而复读生,往往以一种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所以,不管是舆论、学校甚至家长本人,都希望把除了“提分”之外的一切与学生隔离开来。但是,除了严格的管理,学校更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分数。

不应拒绝游戏成瘾学生

实际上,这所复读学校在通知中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已于近日正式将‘游戏障碍’列入最新版‘精神疾病’范围”,建议家长对出现游戏障碍的学生及时陪护到正规医疗机构物质依赖科进行科学诊治。这恰恰给了质疑者“口实”,既然是游戏障碍属于精神疾病,那么,学生游戏成瘾,就属于健康问题,学校将这作为一条招生标准,无疑就涉嫌对有精神疾病者的歧视,

实际上,无论从精神疾病角度,还是从行为规范角度看,学校都不应拒绝游戏网瘾学生。回到这起复读生从严录取有网瘾学生事件上,学校的做法,是涉嫌歧视有网瘾学生的。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反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招生“宣传效果”?使得更多家长认为这样的学校一心抓学习,拒绝任何对复读的干扰因素,值得赞赏。

当然,我们可以质疑这种做法过于功利,但复读学校追求的就是功利的复读结果。

其实,功利化的教育,正是我国比例不低的学生有网瘾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追求功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十分重要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这不利于学生人格、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充满竞技色彩的教育,让学生处在竞争的大潮中,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被边缘、漠视。不少学生在现实中,很少与老师、家长交流,于是就在网络、游戏中打发时间,找到自己存在价值。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消除对复读生的歧视,但这不表明我国社会已经接受多元成才选择。复读是当前高考制度的特殊产物,希望来年考出更高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大学,对于选择复读的学生来说,目标就一个:必须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为了考出好分数,复读学生、家长都接受学校采取的高强度应试管理方式,包括军事化管理。复读学校拒绝网瘾学生,是功利教育的必然。虽然对于复读学生来说,怎么复读是自己的选择,复读学校也可以自学复读,复读学校不招,并没有剥夺复读的权利。但是,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其实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待“有问题”学生的态度,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在呼吁学校要平等对待有网瘾学生,积极帮助有网瘾学生摆脱网瘾的同时,更需要反思当前的评价体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非制造失败者与边缘人。学校办学的根本价值不是让学生考出高分,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jm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